在欧盟太阳能液体计划(EU sun-to-liquid)架构下,史坦菲尔德和研究团队正在马德里附近的太阳能塔中,对他们的太阳能反应炉进行大规模测试。
中国逆变器企业后来者居上中国逆变器厂商开局默默无闻,后面则是一路披荆斩棘无往不胜。一直以来,施耐德活跃于光伏逆变器各个细分领域,从中央逆变器到家用到储能领域都有涉及。
逆变器领域正值洗牌期,新的霸主正在形成,但市场整合还在继续。但海外品牌价格奇高,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傲慢,给了中国逆变器厂商逆袭的机会。上了黑名单的惩罚措施就是,涉及到的ABB多款产品将暂停中标资格。而被问及退出太阳能逆变器业务的理由时,发言人Smith表示,市场在2012年达到高峰后,部门收入的下降反映出这些设备的全球需求不断下降, 剥离太阳能逆变器业务带来的正面利润率的影响超过了收费的负面影响,其逆变器业务拖累了更广泛的电气业务的利润率。而光伏逆变器又细分户用市场、大型地面电站市场、工商业市场、储能市场等,产品、客户、销售渠道等等也没有交集,如果各个细分市场都投入心力,付出收获不成正比,对于大公司而言,又不具有性价比。
光伏EPC业务受挫ABB自进入光伏行业以来,本来是充满信心打算大干一场的。ABB是全球500强企业,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弃电的明显改善,一方面源于2018年新增装机容量中近一半来自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条件优越;另一方面,弃光严重的西北地区采取了多种促进消纳措施。
近两年,西北地区光伏弃光率一直不符合国家标准,弃光限电问题始终限制着西北光伏产业的发展。其中消纳困难这一难题困扰了中国光伏产业许多年,也是西北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消纳条件得到改善,弃光电量55亿kw/h,较2017年减少18.0亿kw/h;弃光率为3%,较2017年下降3个百分点。针对弃光限电问题,此前国家也曾通过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做出规定,到2020年为止,要将甘肃、新疆等地的弃光率控制在10%以内。
2019年2月1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的《关于发布2018年度光伏发电市场环境监测评价结果的通知》表明,甘肃、新疆两地连续三年被列入红色地区,2019年将暂不下达年度新增建设规模。但从现状来看,制约西北区域新能源的消纳集中表现在本地电力需求不足、外送潜力未完全发挥、区域调峰能力有待提升、新能源预测精度不准、市场及调度机制不完善五个方面。
制约西北区域新能源消纳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沿革问题,也有随规划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总体来看,2018年弃光最严重的是新疆(不含兵团)、甘肃,弃光率分别为16%和10%,较2017年分别下降6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弃光限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2012年起,西北地区光伏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重地。甘肃多年来弃光率居高不下,前几年甚至爆出高达40.2%的惊人数字。
2017年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10省(自治区) 2018年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10省(自治区)西北地区的弃光率如此之高,其根本原因是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消纳能力有限,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等。从长远来看,西北地区依然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供给基地,仍然将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光伏作为西北地区优势资源也将在西部能源体系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但发展模式将告别以往的野蛮增长步入稳健发展期。截止2017年底,西北五省光伏累计并网规模已经达到35GW,占全国总装机规模的27%;2017年的发电量为407.25亿kW/h,占全国光伏当年总发电量的34%。新疆、甘肃的弃光率最高,分别高达21.6%和20.8%。
2017年,西北五省的弃光率仍然达到14.1%,近66.7亿kW/h的光伏电力被弃。2016年西北地区弃光电量大幅增加,达到70.4亿kW/h,全区弃光电量占全国弃光电量比重达到99.4%。
但在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居高不下的弃光率成为挥之不去的难题此外,光伏产业另一个明显趋势是产业整合正快速推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加速退出,大企业、国企则加速进入行业。
截至6月底,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已达6家,在产企业数量减少至18家。事实上,海外市场自去年已开始重新崛起。其中,电池片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量超过2018年全年;组件出口额也大幅增长,出口量约36吉瓦,同比增长近1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产业整合正快速推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加速退出,大企业、国企则加速进入行业。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仍将维持强势。王勃华认为,随着平价上网、竞价项目政策尘埃落定,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有望恢复增长,再加上海外市场持续增长,预计我国光伏产业仍将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在海外市场驱动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端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主要制造企业呈现产销两旺局面,基本保持满产状态。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预计为123吉瓦至149吉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从新发布的政策指标来看,今年全年新增装机有望超过40吉瓦,平价项目占比预计为20%左右;2020年新增装机则有望达到45吉瓦至50吉瓦。除了出口表现亮眼外,光伏产业另一个明显趋势是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龙头制造企业下半年国际市场订单充足,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有选择地接受国内订单。与此同时,头部企业规模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竞争也将从单一降低制造端成本向挖潜应用端转变。
截至6月底,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已达6家,在产企业数量减少至18家,加之龙头企业大规模扩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欧洲市场明显复苏,对荷兰、西班牙、乌克兰、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等欧洲主要国家组件出口均明显增长。硅片、电池领域强者恒强格局得以巩固,中小企业由于产能利用率低、缺乏成本优势逐渐失去竞争力。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达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
在市场表现上,上半年组件出口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发展,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有16个,2018年仅为12个;出口量超过1吉瓦的国家和地区10个,2018年只有4个。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场表现亮眼,全球装机约47吉瓦,超出市场预期。
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约为106吉瓦,其中海外市场新增装机约为61.7吉瓦,同比增长26.2%。其中,多晶硅产量15.5万吨,同比增长8.4%;硅片产量63吉瓦,同比增长26%;电池片产量51吉瓦,同比增长30.8%;组件产量47吉瓦,同比增长11.9%。
在组件端,由于上半年主要市场在海外,骨干企业品牌、技术、营销等优势明显,中小企业或成为其代工厂,或停产重组。国际分析机构IHS对全球光伏市场同样较为乐观,预期将达到123吉瓦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达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在海外市场驱动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端继续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主要制造企业呈现产销两旺局面,基本保持满产状态。同时,欧洲市场明显复苏,对荷兰、西班牙、乌克兰、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等欧洲主要国家组件出口均明显增长。国际分析机构IHS对全球光伏市场同样较为乐观,预期将达到123吉瓦。
2018年,全球新增装机约为106吉瓦,其中海外市场新增装机约为61.7吉瓦,同比增长26.2%。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仍将维持强势。
王勃华认为,随着平价上网、竞价项目政策尘埃落定,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有望恢复增长,再加上海外市场持续增长,预计我国光伏产业仍将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产业整合正快速推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加速退出,大企业、国企则加速进入行业。
上半年海外光伏市场表现亮眼,全球装机约47吉瓦,超出市场预期。事实上,海外市场自去年已开始重新崛起。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